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学院动态 > 正文 >

【教师教育学院】《重庆日报》专版报道西南大学深耕“新师范”涵育“未来教育家”

发布时间:2024-12-10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

作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传承百年师范教育传统和深厚底蕴,以振兴西部地区教师教育为己任,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内涵建设为中心,以能力提升为龙头,以联合培养为推手,以乡村振兴为要务,培育具有人文精神、教育情怀、国际视野和教学智慧的师范人才,打造高水平教师教育创新样本。

面对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课题,西南大学立足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时代使命,响应全面推进新时代高质量教师教育建设的号召,在2020年组建教师教育学院,探索综合大学框架下的新师范建设,当好教师教育改革的排头兵,以教育家精神擦亮教师教育底色,躬耕力行涵育大国良师未来教育家,让更多的卓越教师竞相涌现。

 

坚持师德铸魂

培塑德高身正大先生

 

今年74日至5日,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师元实践队在侯光炯小学举办的小小科学家暑期成长营教育活动圆满落幕。此次活动以竹文化为纽带,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教育相结合,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次暑期实践活动不仅是对侯光炯小学学生的一次科学知识启蒙,更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诠释。锻炼了参与实践的研究生,走进乡村学校,将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教育家的精神,助力科学的种子洒满校园。西南大学教务处、研究生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

这体现出学校引领师范生走进乡村广袤天地,在实践中了解乡村教育,厚植乡村教育情怀。

西南大学认为,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教师不能只做传递知识的教书匠,更要成为经师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

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学校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师范人才素质的第一标准,聚焦坚定从教信念、内化师德修养,多途径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涵养师范生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弘扬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

据了解,学校以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为依托,由西南大学教师工作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和教师教育学院共同实施了学、思、行、悟四大贯通行动,构建师德养成课程体系,引导师范生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确立红基因育大先生主题,从理论研究、育人阵地、现场教学等六个方面,打造红岩精神涵育师德师风的文化育人体系,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强师德、铸师魂;围绕红岩精神铸师魂系列活动,以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引领,打造重庆好老师”“寻访我身边的好老师等品牌活动,举办好老师成长大会”“重庆好老师演讲比赛等师德学习活动,开展优师计划追光者说系列教育活动,组织乡村教育调研行实践课程活动,引领师范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在思想熏陶、成长引领、躬身实践中培塑师范生大品德,西南大学培养出的一批批师范生正以砥砺奋斗之志和挺膺担当之姿,书写品德润身、报国弘道的诗篇。

 

锚定师能提升

锤炼传道授业好老师

 

今年920日,由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牵头主办的2024年好老师成长大会暨第五届寻找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与寻访身边的好老师师范生实践课程活动总结大会召开。吸引超过7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局代表、一线教师、师范生代表等齐聚一堂,超20万人云端荟萃,共商共研共享教师成长的实践路径。

寻找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为教师成长提供了一个优质平台,是学校推动师范生专业化培养的积极探索。

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源源不断的一潭活水。渊博的知识、卓越的能力、创新的思维、宏大的视野、开阔的胸襟是教师理应具备的能力素养。

西南大学发挥作为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示范项目试点学校的优势,以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重点领域,以夯实教师知识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为关键环节,以实施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为基本路径,坚持精英化、一体化、国际化、个性化的创新性教师培养理念,实施卓越教师全阶段全过程精英教育新模式,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卓越教师。

为持续锤炼学高为师之能,学校开展教师教育学科理论研究,完善六大模块课程体系和7门专业素养必修课程,推进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实施卓越教师教材出版计划,已出版课堂教学能力训练、班主任能力训练,教师书法能力训练26本教材,打造了百名名师教学案例库、学科教学设计案例库、学科教学微课库、教育硕士课程案例库、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等五大卓越教师案例库,为师生教学技能提升提供范例参考。

随着教育步入数字化转型快车道,学校在实践育人环节,推动线上线下、蹲点指导与巡回指导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指导方式改革。依托智能化+教师教育行动,建成师元网络课程平台、师范生课堂教学能力测试平台、师元实习实践管理系统等系统平台,实现教师教育管理的自动化和教学的智能化。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加快高层次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未来名师筑梦计划,打造师元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赋能师范生成长成才,为中西部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师资。

 

整合优质资源

构建协同育人新生态

 

如何贯彻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推进义务教育新课标落地实施?西南大学以实际行动予以有力回答。经过多年实践与改革,西南大学聚焦资源整合,由教师教育学院和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西南大学附属小学探索组建全国学科教育联盟和西部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联盟,推进大中小学联合教研、协同育人的师范人才培养新机制。

通过联合全国26所师范院校,牵头组建全国学科教育联盟,举办全国学科教育联盟年会暨学科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高峰论坛”“全国学科教育云教研平台等专题论坛、学科教育年会等,推动大中小学、教师发展机构横向联通的协同教研方式变革,探索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纵向贯通的整体化教学课堂形态改革。

为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通过资源整合融汇,推进高校与地方政府、教研机构、中小学校之间的合作、协同、融合,建立双师联动协同发展、双赢共生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构筑双向统整共生发展平台,促使卓越教师培养机制从隔离走向整合,实现卓越教师培养教育资源从条块分割向统整协同转变。深化教师教育实验区改革、推进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就是最为典型的两大行动。

针对教师教育培养培训机构彼此隔离、教育资源缺乏统整的问题,学校依托教师教育实验区,创新高校(U)、地方政府(G)、教研机构(I)、中小学校(S四位一体UGIS)协同培养机制,实现师范生的校地协同培养。《三段五级:UGIS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实践》获批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

围绕面向学习科学未来发展的教育学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学校通过与加拿大合作院校开展高水平人才培养和专业人才深入联合培养,拓展师范生的国际化视野,发展国际化能力,建立起与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温莎大学教育学院等在相关领域知名教授合作的重要纽带,推进学校相关一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为西部地区培养具有扎实的学习科学理论、未来教育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领军人才。

此外,学校开展教育扶贫,在云南、新疆、西藏、贵州等地建立12个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6个卓越教师工作站入选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近10年间培训教师1万余人。对石柱、西昌、遵义等地累计送教100余次,协同培育教师5000人次,为西部地区培养了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