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者风采 > 西大教师故事 > 正文 >

西大教师故事(十六)——魏小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发布时间:2024-11-11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魏小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魏小娜,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从教至今。

“只要你愿意做,真心想把学生教好,真正为学生着想,坚持下去,努力探索新方法,一定能行的。”魏小娜说。2010年至今,魏小娜在《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这门课程中进行“以实践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2016年她荣获“明德教师奖”,2020年,她担任负责人的《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


(一)让学生忙起来

时代的变迁,推动了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广泛普及,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便捷,同时,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面对这种情况,魏小娜意识到:“如果老师不改变教学方式,学生可能会觉得自己翻翻手机,知道的或许比老师课堂上讲的还新、还好、还生动有趣一些。”

最初,魏小娜并未打算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性改变,只是单纯地想让课堂内容丰富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有一次上课时,魏小娜尝试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进来,结果发现学生们不仅比平时更加活跃,提交作业的质量也明显提高,于是她开始思考怎样将这种教学方法系统化地运用课堂教学中。

经过多次课堂观察和评估,魏小娜总结出一个经验:“(要)让学生忙起来”。

在《课程语文教学论》课堂上,她给学生设计了情景任务:“假如你是一名老师,现在要为中学生讲解一个知识点,你应该如何讲才能让他们听懂听明白?”魏小娜让学生先备课,遇到问题时,她再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从“听课”转变为“讲课”,完成了自主化学习过程,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对获取知识的兴趣。

魏小娜在重庆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上发言


(二)从“独角戏”到“众创戏”

丰富课堂的“小巧思”为魏小娜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也激励她走向更广阔的课堂教学改革天地,逐步探索出一套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情境中,教师通常扮演着课堂上的“独角戏”角色,教材中的知识主要由教师单向灌输给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也主要由教师完成,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出现对知识点理解不完整、内容难以融会贯通、实际应用不灵活等问题。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魏小娜开始尝试“翻转课堂”,把学习的任务还给学生。

2021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张馨予说:“我上过魏老师的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课程安排都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魏老师先讲授教学法知识、解读案例,接下来的课,让我们先进行微课堂展示,魏老师再点评,巩固上节课的知识点。”

“加强案例教学,加强学生实操是我们这个课的特点,就是必须要学生自己会做。”魏小娜说。

当学生们站上讲台的时候,魏小娜也在寻找着属于老师的教学位置。

摒弃了以前拘泥于单一知识体系构建的备课思维,魏小娜尝试与学生在教学上建立起新的互动——以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来整合教学内容。这一转变并非易事,其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教师要精准找到学生的问题所在。

为了尽可能消除老师与学生在问题认知上的隔阂,魏小娜进行了诸多尝试。“输出和接受之间有差异很正常,每次实训课魏老师都会让我们线上填写学习感受,本节课后半程和下一节课都会根据我们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为我们答疑解惑。”2020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高梦竹说。

2015年,魏小娜探索的“以实践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逐渐成熟。她说,“现在我教本科生,在学生完成线上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知识点学习的基础上,三分之二的课堂时间都是学生在做”。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锻炼了学生,她认真观看每一位学生的讲课视频并逐一记录反馈,更多地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学生,学生也真正得到了实践锻炼。

时间不会辜负每一个认真奔跑的人,魏小娜的课堂教学改革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语文教学训练不是纸上谈兵,魏老师一直在引导我们从理论走向实践。”张馨予感慨道,“每节课的课堂展示和实录分析,都在给我们传达不要成为‘套子里的人’的思想。”


(三)从爱出发

在魏小娜心中,作为教师,教育情怀比传授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她常说:“从爱出发,你能找到很多方法;如果缺少爱,即使有很多方法也很难产生实际效果。”

魏小娜和学生的午餐会

魏小娜的育人情怀,体现在她对教师作为“经师”和“人师”的理解上。作为“经师”,她关注学生的学业和职业发展;作为“人师”,她思考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开心快乐地学习,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为人、为学、为事的道理。”

魏小娜说,当毕业很久的学生在入职后忽然回忆起某个知识点时,“当年好像哪个地方讲了什么”,他还能翻看自己求学阶段的讲课视频,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能看看当初的自己,这种感觉非常美好。

魏小娜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变化。上课时,她总能敏锐地捕捉到学生是否有学习兴趣、是否心不在焉;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陷入内耗时,她愿意当学生的“情绪窗口”;当发现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时,她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传递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是2024届毕业生,大二大三时,魏老师一直在教学方法方面引领我、教导我。老师的才华和坚韧温暖的气质让我十分崇拜。”高梦竹感慨地说,“大四有幸在魏老师带领下参加了部属师范院校的交流展示活动,当时我面临比赛和找工作的双重压力,魏老师主动关心我,给予我肯定。她一直是我学习路上的明灯,让我见识到了优秀女性、优秀教师的力量,也让我的职业目标更加坚定。”

在高校教学改革的浪潮中,魏小娜高度认同新文科建设的理念,新文科建设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培养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家,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面向解决生活世界复杂问题的研究、跨学科交叉融合与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等。对于新文科建设的未来,魏小娜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