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办学习缅怀袁隆平院士主题教育展
发布时间:2021-10-1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袁隆平生前随身携带20余年的手提密码箱,袁隆平的大学学生证、学籍卡、成绩卡、转学证明,他历次回母校的照片,给西南大学和全国各地的30余份题字题词,还有袁老去世后人们在塑像前敬献鲜花时写下的追思卡片、实物……9月23日,农历“秋分”,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一场题为“丰收时节忆隆平”的特别展览在学校博物馆开展,观展师生们说,今天过了一场最有意义的“精神丰收节”。
睹物思人,丰收时节更忆隆平
策展人郑劲松老师介绍说,展览起意于今年5月29日,袁老去世后的“头七”。袁老逝世后的那几天,校内袁隆平塑像前,前来悼念追思的师生、校友和市民络绎不绝,敬献的鲜花堆成了一片花海。档案馆和后勤集团职工在清理时发现,总计有25000多束(把、支)鲜花,2000余张追思卡片,还有近百份稻米、种子、蜡烛、排球、谷穗、漫画、手工制品甚至香烟、酒等实物。卡片和实物被档案馆永久收藏,借这次丰收节时机展出。
郑劲松介绍,除人们敬献的这些卡片和实物外,还收集了数百张档案、资料照片、报刊文章和袁隆平给母校的各种题字题词等手稿照片,系统地追溯了袁隆平的生平事迹与伟大成就、杂交水稻的攻关历程、袁隆平历次回母校的难忘瞬间和袁老去世后人们自发悼念的感人场景以及学校师生创作的怀念文章。此外,不久前,在当年袁隆平大三参加“土改”工作的大足区拾万镇,袁老亲自关心支持下试种的15亩巨型稻获得成功。档案馆工作人员专门前往大足拾万镇稻田取回的4株巨型稻标本,也在此间展出。“禾下乘凉,梦想成真,稻香时节,我们倍加思念和缅怀袁隆平学长。”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研究生陈新龙看着已经发黄的巨型稻株说。
“这个排球,是我敬献的,我写的字都还依稀可见。”体育学院青年教师李进看到展柜中的排球激动地说。师生们走进展区,端详着一张张照片,再次翻看那些用麻绳吊着的纸片,看着那些令人泪目的话语,心中充满对袁隆平的无尽缅怀和追思。
“这不仅仅是一次缅怀与追思的展览,更是一场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李荣华在展览现场说,“隆平学长是中国的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更是我们西南大学永远的精神偶像和宝贵财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农学系主任桑贤春副教授回忆了和袁隆平院士几次见面情形,他说,今天看了展览,更加觉得袁老可亲可敬,作为农学学科教师,最好的怀念就是把袁隆平院士那种追求“高产 高产 再高产”的执着精神传承下去,带好学生,像隆平学长那样“做一粒好种子”,把最清澈的爱献给党,献给祖国和人民,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科学家的质朴、节约精神令人动容
在展览现场,一个展柜中的“密码箱”格外引人注目。郑劲松介绍,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使用过10多年的、随身携带的密码箱,用来装他的科技资料等贵重物品。这只密码箱是怎么留在西南大学的?郑劲松说,这里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那是2008年10月27日,袁隆平第一次回到合并组建后的西南大学。学校曾经想安排他入住北碚唯一的五星级海宇温泉酒店,袁隆平婉言拒绝。他说,自己只是母校的一名学生,学生回母校当然就住在学校。“他只提了一个要求,就是不要靠公路那边的房间。”郑劲松回忆说。入住学校的桂园宾馆后,因为第二天要给母校师生做杂交水稻新进展的专题学术报告,袁老就准备打开密码箱拿讲稿,可是平时并没有设密码的密码箱怎么也打不开。看着袁老着急,学校工作人员还去街上召开“开锁匠”,但也没能打开,最后袁老决定“砸开,撬开。”于是,当着袁老的面,在场的党办、校办、校友办、宣传部等部门工作人员撬开了密码箱,取出了他的讲稿等重要资料。
“袁老的秘书当时说,这只箱子已经用了10多年,箱皮、锁、小滑轮等都有些磨损,脱色,秘书早就劝袁老换了,但他一直不肯,没想到回到母校,这次‘事故’,终于给他换了一只新的。”听着这样的故事,看着密码箱上生锈的锁痕和掉皮的箱底,师生们都被袁老这样一个大科学家还如此节约的精神所感动。
学生现场诵读袁隆平自己写的诗歌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那个水稻 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把还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太阳晒起来,我和我的同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就是袁隆平著名的“禾下乘凉梦”,很多人都耳熟能详。鲜为人知的是,袁隆平还创作过一首诗《我有一个梦》。袁隆平去世后,农学与生物学院、音乐学院都曾满怀深情创作和演绎过根据这首诗谱写的歌曲。在这次展览现场,西南大学校史宣讲团的两名学生,以歌曲为背景音乐,再次诵读了这首《我有一个梦》,听上去情真意切,朗朗上口。
“当读到‘杂交稻大吉稻隆平稻,稻稻可解苍生苦;禾下梦振兴梦中国梦,梦梦皆为百姓甜。’这样的对联,你或许觉得是哪个辞赋专家的杰作,或许没想到这是袁老自己写的。”郑劲松指着一面题词题字的展板说,“其实袁老一直风趣幽默,语言能力很强,简直也是一位才子。”在策展过程中发现,袁隆平不仅仅多次给母校题词题字,还给全国30个地方题词,大多与水稻和农业事业有关。这些题词题字不仅书法漂亮,还很有意蕴,饱含哲理,有的简直是金句。如“心在最高处,根在最深处”“人要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等,很有文采。
西南大学档案馆馆长窦运来介绍,此次展览将持续到国庆后的10月10日,展览结束后,所有图片、卡片和实物也将归档保存。在条件成熟时,或将建立袁隆平研究中心,在博物馆开设袁隆平等校史名人展厅,会将这些珍贵的“精神档案”永久展出,激励广大师生和校友向袁隆平院士等大家名师学习。
来源: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