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者风采 > 正文 >

西大教师故事(八)——耿军:在世界的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发布时间:2024-03-2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耿军|在世界的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耿军,西南大学国际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副书记、纪委书记、副院长(兼),2009年从教至今。


耿军是中外媒体上的“老面孔”,2023年的春节,他的名字又一次出现在主流媒体上,在那篇题为《以食会友,中泰人民的心越走越近》的报道中,人民日报记者详细介绍了耿军在泰国孔子学院中国厨房举办的春节联欢活动:“9个专业厨房工作间同时开火”、“中泰师生近百人齐聚一堂”,银耳桂花汤、藤椒鱼、三鲜饺……一道道中国美食让“中泰师生沉浸在浓浓的中国年味之中,以食会友,两国人民的心也越走越近。”

五年前,在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的选拔中,面试官曾让耿军谈一谈“孔子学院的使命”,这位温润儒雅的国际中文老师当即作出了坚定的回答:

“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


搭建传播学术声音的平台

2019年底,耿军准备前往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赴任时,全球爆发了新冠疫情。疫情肆虐,孔子学院院长交接工作迟迟无法进行,加之一些西方媒体又借机抹黑中国,孔子学院在内忧外患中陷入了发展困境。

见此情形,耿军毅然决定逆风前行。2021年初,海外新冠疫情发展情势尚不明朗,耿军却坐上了前往泰国的班机,只身奔赴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应该怎样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呢?对于孔子学院的发展谋划,耿军没有被动等待。早在未到泰国之前,他一直积极关注舆论,认真思考发展方向:“很多人觉得我们(孔子学院)不是一个学术机构,所以我想针对这点做一些让别人挑不出毛病的事。”经过深思熟虑,耿军决定申办学术期刊,希望通过将学术成果绽放在世人眼前,逐步消除外界对孔子学院的质疑和偏见。落地泰国后,他第一时间投入到刊物创办中。

经过一年努力,2021年12月底,《汉学与国际中文教育》正式创刊,2022年6月,该刊在 ThaiJO(泰国核心期刊在线检索平台)正式发行。

作为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术期刊,《汉学与国际中文教育》自创办之初便广受关注,先后被人民网、学习强国等中央级媒体报道。不过,最让耿军激动的是,包括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刘珣先生在内的许多知名学者也纷纷投来稿件表示支持,这更增强了耿军办好刊物的决心和信心。

学习强国和人民网对《汉学与国际中文教育》期刊的报道(图源官网截图)


耿军精心策划每期刊物,以首期为例,他定义了专题为“亚洲中文教育国际论坛专刊”,成功汇集了来自韩国、越南、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学者的精彩论文共10篇。这些文章深入剖析了中文教学、汉语考试、中文教材等诸多论题,融合了思想深度与数据支撑,呈现出理论与实证的卓越结合,充分践行了“推进汉学研究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办刊宗旨。

“本刊星星之火,《连山》《归藏》自不敢比,‘藏之名山’,或为奢望;‘持以盖酱’,亦不失其用耳!日后倘能有所发展,必将以传之同好,则幸甚至哉!”耿军认真地写下了发刊词。


讲故事,关键是要讲文化

孔子学院的工作重点是国际中文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教母语不是汉语的外国人学习汉语。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和文化的载体,国际中文教育是语言教学,更是文化教学。在本就热爱传统文化的耿军看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大有可讲之处。

在孔敬大学孔子学院为丹坤通中学举办的“四时·中国”主题汉语营中,耿军选择了描风筝、折荷花、绘中国画、剪纸四大中国特色文化活动。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采取轻松的游戏形式进行示范教学,吸引了不少泰国学生,许多人直呼中国文化“妙趣横生”。

“民以食为天”,中国厨房特色文化项目堪称孔子学院最亮丽的名片。2022年6月,孔子学院举办了端午节“乐在其粽”主题活动,耿军带着泰国学生亲手制作粽子。从粽叶的选择与清洗、到馅料的加工与搭配、再到裹粽与捆绳——看似简单的步骤难倒了不少学员:“虽然泰国也有类似的芭蕉粽,但制作手法完全不同。”特殊班的学生陈德宗(Mr.Wongwiwat Tassaneeyakul)一边制作粽子一边感慨。而在制粽的体验中,学生还从耿军那里习得了屈原精神和端午内涵。

两年间,耿军组织、举办的各类活动,如“汉语桥-心连心”泰国南部优秀生中华才艺营、泰国乡村学校汉语教学调查走访等,辐射范围超过了135000人/次,累计吸引泰国南部13所学校及教育机构超过6000名师生参加。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在跨文化传播领域影响力的不断攀升,勤于思考的耿军敏锐意识到,如果能融合新媒体教学,一定能让“中国故事”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2022年9月,耿军和同事联合泰国文化部在孔子学院首创“中文+新媒体”人才培训项目,通过新媒体理念与技术教学,提升泰国学生用镜头记录中泰文化生活场景、用中文讲述中泰友好交往故事的能力。

谈及项目设立初衷,耿军告诉我们,他希望同学们“不仅能以他者视角讲述当下鲜活的中国故事、展现立体全面的现代中国形象,还能以媒为介,联通中泰友好未来。”

在首届“中文+新媒体”短视频创作分享暨作品展映会上,五组学生创作团队根据泰国文化部提出的“泰国文化5F”理念,在饮食(Food)、电影(Film)、时装(Fashion)、传统游戏(Fighting)、传统节日(Festival)五大主题中择取题材,通过利落的剪辑,呈现出他们心中真实、别致的中泰特色文化和生活——这个从当下现实生活细节中发掘出的项目,因其贴近性和趣味性再一次得到了人民网的宣传与报道。

“作为一个中国人,要讲好中国故事,主要在自己。你要相信中国故事,并且愿意用自己的经历去展示它。”谈到讲好中国故事的技巧,耿军总结说,“只要我们把这些真实的东西,通过有效的途径传递给外界,一定会改变外界对中国的看法。”

中泰双方在岗教师合影,左五为耿军


未来,追梦不止步

2023年2月,耿军任期结束,孔敬大学孔子学院全体中泰教师和员工为他举行了离任欢送会。新任中方院长张家政先生用“感动”“感谢”“祝愿”三个词分别表达了对耿军疫情期间逆行的感动、攻坚克难取得成绩的感谢和回国发展的祝愿,和耿军一起工作的同事们也写下“莫道佛国无柳色,巴渝春绿已千山”的动人诗句赠与耿军。

回国后,耿军坚守国际中文教育阵地,继续默默关注着孔子学院的发展。

“国内对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一直都是‘以我为主’,只有深入到一线才能发现对方的实际需求。”耿军说,“怎样更好地契合当地实际,进一步做好本土化教学,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多努力。”

回顾两年多的泰国时光,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涌上耿军心头:过年时中泰友人围炉共裹饺子的温馨、从来不吃肥肉的泰方校长助理竟对耿军亲手烹饪的红烧肉情有独钟,将他做的红烧肉打包带走……这些点滴汇聚成一幅跨文化交流的美丽画卷,见证了中国与泰国深厚的友谊与文化融合。

“希望未来能有机会去更多国家了解当地的中文教学情况,把我们的理念传递给他们。”耿军意犹未尽。

在泰国,耿军正在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